《圆明园的毁灭》教学设计
发布者:金宗伦发布时间:2022-03-09 16:39:19阅读(3938) 评论(0) 举报
《圆明园的毁灭》教学设计
执教:金宗伦
执教班级:五年级(4)班
执教时间:2020年10月19日
一、教材解读
《圆明园的毁灭》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“爱国情怀”第三篇课文,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,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,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,激发人们不忘国耻、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通过把阅读、感悟、想象结合起来,补充相关图片、文字资料,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,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,增强民族使命感,激发爱国情怀。
二、语文教学目标
1.本课要求认识的 10 个生字中的“殿、澜、侵、烬”前鼻音,“珑、陵、宏、奉”是后鼻音,要提示学生读准字音。“拱、销”可以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生字。
本课要写的生字共 13 个。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 “毁”字部首是“ 殳”。 “略”字部首是“田”,右下角是“口”。
2.反复朗读,借助关键词句读出情感的变化,体会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,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。
3.领悟作者的表达特点,能结合相关资料,理解“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”等句子含义。
三、资源链接
查阅圆明园的相关历史资料及图片,体会《七子之歌》与课文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。
四、教学课件
PPT课件以及火烧圆明园相关视频。
五、教学时间
两课时
教学过程
第一课时
一、结合课前预习,检查认读字的读音
1.读准以下生字词,注意红色字的读法。小组内互查。
课件出示相关字词:
殿堂、玲珑剔透 、安澜园、武陵春色、侵略、奉命、建筑宏伟、灰烬、瑰宝
2.读一读,注意红色字的写法。圈出易错字,并在旁边写一遍。互查对错,并改正。
销毁、建筑宏伟、饱览、侵略、奉命、众星拱月、境界、闯进、统计、唐代
二、解题导入,直击毁灭
1.板书课题,学生结合查找资料简单介绍圆明园。
(“圆”圆满无缺的“圆”,“明”光明普照的“明”,“园”皇家园林的“园”,这就是——圆明园。)
2.揭示课题《圆明园的毁灭》。
指导朗读“毁灭”。(可惜、遗憾、心痛)
【设计意图】
关注题眼,为后续体会为什么侧重点写“辉煌”埋下伏笔。
三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1.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,说说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?
【设计意图】
整体感知,了解学生对全文掌握情况,初步了解文章大意。
2.课文是怎么评价圆明园的?用“——”划出相应的句子。
课件出示:
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,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。
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、艺术馆。
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、建筑艺术的精华,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。
3.指导读三个句子,赞美圆明园。
4.再次出现评价的三句话,这一切都化为灰烬,那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?我们一起来探究。
第二课时
一、深入研读,感受昔日辉煌
1.默读课文,学生自主合作学习。
(1)默读课文第2——4自然段,思考:圆明园的价值和辉煌体现在哪些方面?画出相关语句,结合查阅的课外资料,简单写出自己感受。
(2)自学后小组内交流。
课件出示:
(1)默读课文第2——4自然段,思考:圆明园的价值和辉煌体现在哪些方面?画出相关语句,结合查阅的课外资料,简单写出自己感受。
(2)自学后小组内交流。
2.集体分享,感受辉煌。
(1)布局严谨,规模宏大。
①理解“众星拱月”,学生结合书中文字和课外资料——圆明园相关地图。
课件出示:
结合书中文字,出示课外资料:圆明三园的相关地图。
②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,感悟圆明园的布局和规模,体会“举世闻名”的皇家园林。
(2)建筑辉煌,体悟震撼。
①学生围绕文中“有……也有;不仅有……还有……”描述,把园内异常繁多的建筑景观分类列出,透过文字展开想象,感受圆明园建筑的辉煌。
结合查阅到的图片资料,介绍如今复原圆明园景象图片,感受圆明园的建筑美。
②“漫步园内,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,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;流连其间,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。”学生抓住“天南海北”“中外风景名胜”这些词语,并结合查阅到的相关课外资料,谈圆明园中建筑风格多样,“南北结合”、“中西结合”。
【设计意图】
通过图片资料得介入让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有更加直观的感受,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。
③交流作者在介绍这些建筑时写法上的特点。(句式特点,对比的写法)
看到“金碧辉煌”这个词语想到什么样的建筑?用一个字形容?(大)看到“玲珑剔透”这个词语想到什么样的建筑?有一个字形容?(小)
小结:这一大一小的对比描写。这一句中,除了大小对比,还有什么对比?
(动—静)(虚—实(中—西)
④指导学生朗读、背诵。
(圆明园中,有……,也有……;有……,也有……)
课件出示:漫步园内,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,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;流连其间,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。
⑤学生展开想象,练习口语表达。
(预设:我仿佛来到了风光秀丽的田野山乡,看到了稻浪滚滚,听到了潺潺流水声,闻到了稻花飘香……)
【设计意图】
学生通过感悟、想象体会昔日圆明园的美丽与辉煌,同时在此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。
(3)文物博大,激发情感 。
①学生结合文中介绍,体会圆明园文物多、文物涉及的历史时间长。(体会上自,下至)
②文物珍贵。(价值连城)
③有感情朗读,感受园内文物的价值真是——不可估量!
(4)师生对读,感受圆明园昔日辉煌。
研读“毁灭”,感受毁之痛
二、这座几代皇帝游历江南带回北京的梦幻之都,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,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
1.默读第五自然段,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?圈画他们表现,批注你的感受。(学生观看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场景)
2.比较课后习题中两组句子,体会他们表达的效果。
3.带着痛惜、仇恨之情,练习有感情地朗读。
4.回读第三、四自然段:
建筑工匠的心血被烧成了灰烬……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
幻想艺术之都被烧成了灰烬…… 学生读第四自然段
课件演示:各种景观相继退出,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【设计意图】
体会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,重点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毁灭后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,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,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之情。
三、感悟写法,升华情感
1.讨论:课文题目是“圆明园的毁灭”,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?
(预设: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,是为了突出它的巨大价值,而正是这样有价值的园林被侵略者毁灭,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。)
2.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、建筑艺术的精华,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。瑰宝没有了,幻景般的景观没有了,文物没有了,什么也没有了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、艺术馆我们再也看不到了。精心营造了 150 年的万园之园,就这样消失了。
3.由圆明园的毁灭引发了你哪些思考?
(预设:民族精神以及由此带给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伤害,我们世世代代都为此感到耻辱,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)
四、课后作业
阅读“阅读链接”《七子之歌》,结合资料,体会两者之间表达感情的相似之处。
板书设计:
圆明园的毁灭
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
布局
宏伟建筑 曾经的辉煌
珍贵文物
化为灰烬